收缩
欢迎访问上海仁趣传动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news
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大股东6亿现金参与增发 西北轴承蓄势待发

发布日期:2014-04-21 15:37:13

  自去年7月获大股东宝塔石化1.78亿元现金注入之后,西北轴承股票代码(000595)于今年3月又推出了非公开发行方案,依据该方案,大股东拟斥资6亿元现金购买此次增发的全部1.247亿股股份,目的是帮助上市公司产品转型升级,发展轴承项目。西北轴承公告的年报数据显示,公司2013年度亏损1.2亿元。然而,在西北轴承主业如此低迷的情况下,大股东宝塔石化为何还一次又一次投入重金,支持上市公司发展原有主业?大股东是基于何种考虑?

  合资失败引发的衰落

  西北轴承曾是国家机械(行情 专区)工业部重点骨干企业,也是我国西部 大的轴承制造企业。早在1994年,西北轴承开发的载重铁路货车轴承、工程机械轴承等产品就凭借其优异的质量获美国 、德国等发达国家下游厂家认可,并大量出口。特别是在铁路货车轴承领域,西北轴承早在1999年已经占到国内25 的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全国一。

然而,这样一家优秀的民族装备制造企业如今缘何深陷亏损的泥潭?我们不难从公开资料中寻找到蛛丝马迹。对当年德资企业对中国机械制造业龙头企业发动的斩首行动的新闻报道,现在仍然能够搜索到,《“斩首”收购行业龙头企业,外资凶猛—西北轴承、G华新、四川双马(行情 股吧 买卖点)之案例研究》、《德资并购国企涉国家安全 “斩首行动”引争议》等纷纷对此进行了报道。

  根据当时的新闻报道,2001年西北轴承拿出自己拥有知识产权和品牌的拳头产品—铁路货车轴承与FAG合资,并由FAG控制了合资公司的经营管理权。之后由于外方大规模人员和生产变动造成合资公司经营困难,出现亏损,三年后西北轴承退出合资公司,并不得不把拥有的产品设计图纸、铁路轴承NXZ品牌、铁道部颁发的生产资质等留给了外商独资的公司,从而痛失了铁路货车轴承市场,这原本是公司 挣钱的一块业务。

  宝塔石化入主 
  西北轴承“重燃”希望

  痛失铁路货车轴承资质之后,经营决策失误未及时进行设备和产品结构升级,对西轴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2005年,西北轴承原控股股东西北轴承集团在工商银行(行情 股吧 买卖点)银川市新市区支行数亿元到期无法偿还,工行宁夏分行将该债权依法转让给了长城资产公司兰州办事处。2006年10月和2007年1月,人民法院做出裁定,将西北轴承集团持有的上市公司8192万股过户给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兰州办事处,长城资产也因此成为西北轴承的一大股东。

  这段西轴股权不稳定并发生变更的时期,正是竞争对手纷纷转型轴承的关键时期,西北轴承由于控股股东和管理层更替未能及时推动转型升级,目前生产的大部分产品还是毛利率较低的低端轴承,自此,公司陷入了连年亏损的困境。

  2011年,在当地政府牵线下,长城资产以每股9.35元/股的价格将所持有的4336.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0 ),协议转让给了时为宁夏 大民营企业的宝塔石化,宝塔石化也因此成为了西北轴承一大股东。

  宝塔石化的入主无疑为西北轴承带来了希望。资料显示,宝塔石化是宁夏地区主要从事石油)化工,煤油化工和气化工一体化的大型民营集团,年收入超过130亿,总资产超过200亿元的大型民营集团。正因如此,宝塔石化的入主一度给市场带来无限遐想。

  对此,西北轴承的一位高层表示,“西北轴承不是普通的企业,有着40多年的历史并曾经十分辉煌。虽然 近几年出现亏损,但是公司的技术底子还在,公司的研究中心拥有国家级实验室,公司的产品在进口轴承国产化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能够促进我国关键工业基础件的国产化进程。公司大股东宝塔石化是富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企业,倾向于尽一切办法来盘活和发挥西北轴承的既有资产和优势,推动轴承产品国产化进程”。

  宝塔石化自入主以来确实一直在积极推动西北轴承振兴轴承制造主业,支持上市公司发展。西轴2013年年报显示,宝塔石化及其子公司先后借给上市公司8700万元,宝塔石化子公司宁夏宝塔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还为西北轴承提供了4笔金额共计6000余万元的无偿担保。2013年,宝塔石化还通过定向增发向公司注入1.78亿元现金。该西北轴承高管表示,在宝塔石化的鼎力支持下,西北轴承重新进行了战略定位,主营业务聚焦于轴承建设和经营,力求在铁路、军工、航天等利润较高的轴承市场有所突破。

  然而,自2011年宝塔石化入主西北轴承至今已近3年时间,为何到现在西北轴承的经营状况仍没有发生根本好转?
对于这个问题,一位熟悉轴承行业的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从低端轴承向轴承转型本身就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如通过铁路、军工等下游客户的认证都需要一个较长周期,技改项目的启动和建设也不是短期能够完成的;第二,宝塔石化刚接手西北轴承时,对上市公司各方面的情况都不熟悉,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大股东对上市公司各方面的逐步掌控,今后这个问题应该不存在。